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城乡供需 > 致富项目 > 经济作物 > 正文
    购物车
    0

    快收藏!向日葵常见病害的鉴别和防治

    李希斌     2018-06-29 16:13:13     浏览:20    回复:0    点赞:0
    发帖人:李希斌
    级 别
    贡献值
    免费发布 注册会员 点击查看电话号码

    一、向日葵霜霉病

    向日葵霜霉病,病原称霍尔斯轴霜霉或向日葵单轴霉,属鞭毛菌亚门真菌。国内分布在东北、西北、华北和西南局部地区。是重要的检疫性病害。向日葵播种后遇有低温高湿条件,容易引起幼苗发病,生产上春季降雨多,土壤湿度大或地下水位高或重茬地易发病,播种过深发病重。向日葵进入成株期以后抗病性明显增强。

    病害症状

    苗期、成株期均可发病。造成植株矮化,不能结盘或死亡。苗期染病2~3片真叶时开始显症,叶片受害后叶面沿叶脉开始出现褪绿斑块,叶背可见白色绒状霉层,即病菌的孢囊梗和孢子囊。病株生长缓慢或朽住不长。成株染病初近叶柄处生淡绿色褪色斑,沿叶脉向两侧扩展,后变黄色并向叶尖蔓延,出现褪绿黄斑,湿度大时叶背面沿叶脉间或整个叶背出现白色绒层,厚密。后期叶片变褐焦枯,茎顶端玫瑰花状,病株较健株矮,节间缩短,茎变粗,叶柄缩短,随病情扩展,花盘畸形,失去向阳性能,开花时间较健株延长,结实失常或空秆。

    病害传播

    向日葵霜霉菌随带菌的种子传播蔓延。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和卵孢子潜藏在内果皮和种皮中,种子间夹杂的病残体也带菌,春季气温回升,卵孢子萌发产生游动孢子囊,释放游动孢子侵入向日葵,形成全株侵染症状。该病有潜伏侵染现象,带菌种子长出的幼苗常不表图168向日葵叶片上的霍尔斯单轴霉孢囊梗和现症状,生产上播种带菌种子,当年只有少数出孢子囊现系统症状的病株,相当多的植株为无症带菌,生产上要注意,必要时需连续种植进行检查。16~26℃适其发病。向日葵品种间存有抗病性差异。该病发生程度与播种及出苗期间温湿度有关,一般早播发病轻,旱地发病轻。向日葵播种后遇有低温高湿条件,容易引起幼苗发病,生产上春季降雨多,土壤湿度大或地下水位高或重茬地易发病,播种过深发病重。向日葵进入成株期以后抗病性明显增强。

    防治方法

    (1)建立无病留种田。严禁从病区引种,千方百计地保护无病区。

    (2)与禾本科作物实行3~5年轮作。

    (3)选用抗病品种如杂交品种7799、L669等。

    (4)怀疑有霜霉病的要检测向日葵的内果皮和种皮,明确带菌率。发病重的地区用种子重量0.5%的25%甲霜灵拌种。

    (5)适期播种,不宜过迟,密度适当,不宜过密。田间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并喷药或灌根,防止病情扩展。

    (6)苗期或成株发病后,喷洒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64%杀毒矾M8可湿性粉剂800倍液、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40%增效瑞毒霉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72%杜邦克露或72%克霜氰或72%霜脲.锰锌或72%霜霸可湿性粉剂700~800倍液,对上述杀菌剂产生抗药性的地区可改用69%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900~1000倍液。


    二、向日葵菌核病

    向日葵菌核病,病原称核盘菌,属子囊菌亚门真菌。菌丝体绒毛状白色,菌核初期白色渐变为浅灰绿色或灰黑色,形状各异。春季低温、多雨茎腐重,花期多雨盘腐重。适当晚播,错开雨季发病轻。连作田土壤中菌核量大,病害重。

    病害症状

    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造成茎秆、茎基、花盘及种仁腐烂。常见的有根腐型、茎腐型、叶腐型、花腐型4种症状,其中根腐型、花腐型受害重。根腐型从苗期至收获期均可发生,苗期染病时幼芽和胚根生水浸状褐色斑,扩展后腐烂,幼苗不能出土或虽能出土,但随病斑扩展萎蔫而死。成株期染病根或茎基部产生褐色病斑,逐渐扩展到根的其它部位和茎,后向上或左右扩展,长可达1m,有同心轮纹,潮湿时病部长出白色菌丝和鼠粪状菌核,重病株萎蔫枯死,组织腐朽易断,内部有黑色菌核。茎腐型主要发生在茎的中上部,初生椭圆形褐色斑,后扩展,病斑中央浅褐色具同心轮纹,病部以上叶片萎蔫,病斑表面很少形成菌核。叶腐型病斑褐色椭圆形,稍有同心轮纹,湿度大时迅速蔓延至全叶,天气干燥时病斑从中间裂开穿孔或脱落。花腐型初在花盘背面生褐色水渍状圆形斑,扩展后可达全花盘,组织变软腐烂,湿度大时长出白色菌丝,菌丝穿过花盘在籽实之间蔓延,最后形成网状黑色菌核,花盘内外均可见到大小不等的黑色菌核,果实不能成熟。

    发病传播

    病菌以菌核在土壤内,病残体中及种子问越冬。翌年气温回升至5℃以上,土壤潮湿,菌核萌发产生子囊盘,子囊孢子成熟由子囊内弹射出去,借气流传播,遇向日葵萌发侵入寄主。种子上的越冬病菌可直接为害幼苗。菌核上长出菌丝也可侵染茎基部引起腐烂。病菌生长温限0~37℃.最适温度25℃。菌核形成温限5~30℃,最适15℃,菌核经3~4月休眼期,从菌核上产生子囊盘。形成子囊盘温限5~20℃,最适10℃。菌核埋入土中7cm以上很难萌发。子囊孢子萌发温限0~35℃,5~10℃萌发最快,该菌能侵染41科200余种植物。春季低温、多雨茎腐重,花期多雨盘腐重。适当晚播,错开雨季发病轻。连作田土壤中菌核量大,病害重。

    防治方法

    (1)与禾本科作物实行5~6年轮作。

    (2)将地面上菌核翻入深土中使其不能萌发。

    (3)选用抗病品种如杂交品种7799、L669等

    (4)清除田间病残体,发现病株拔除并烧毁。

    (5)适当晚播,增施磷钾肥。

    (6)种子处理用35~37℃温水浸种7~8分钟并不断搅动,菌核吸水下沉,捞出上层种子晒干。种子内带菌采用58~60℃恒温浸种10~20分钟灭菌。

    (7)药剂防治用种子重量0.32%的50%腐霉利或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拌种。花盘期喷洒40%纹枯利可湿性粉剂800~1200倍液或50%农利灵(乙烯菌核利)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1000倍液、60%防霉宝超微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重点保护花盘背面。


    三、向日葵寄生杂草—列当


    列当又称独根草、毒根草、兔子拐棍,是向日葵种植区重要的寄生杂草,国内主要分布在河北、北京、新疆、山西、内蒙古、黑龙江、辽宁、吉林等省。寄主植物广泛,除向日葵外,还可以为害西瓜、甜瓜、豌豆、蚕豆、胡萝卜、芹菜、烟草、亚麻、番茄等植物。

    病害特征

    寄生在根部。致植株矮小、瘦弱,不能形成花盘,最后全株枯死。


    防治方法

    (1)严格检疫,严禁随意调运向日葵种子,防止列当蔓延。

    (2)因地制宜选种抗病品种。

    (3)轮作倒茬。提倡对重茬、锓茬地实行6-7年轮作倒茬。

    (4)加强田间管理。在列当出土盛期和结实前及时中耕锄草2-3次,开花前要连根拔除或人工铲除并将其烧毁或深埋;收获后及时深翻整地。

    (5)药剂防治。 用0.2%的2.4-D丁酯水溶液,喷洒于列当植株和土壤表面,每667平米用药液300-350L,8-12天后可杀列当80%左右。但必须注意,向日葵的花盘直径普遍超过10cm时,才能进行田间喷药,否则易发生药害。在向日葵和豆类间作地不能施药,因豆类易受药害死亡。


    四、向日葵黄萎病


    向日葵黄萎病,病原称黄萎轮枝菌或黑白轮枝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主要发生在成株期,低洼地、种植密度大易发病。

    病害症状


    主要在成株期发生,开花前后叶尖叶肉部分开始褪绿,后整个叶片的叶肉组织褪绿,叶缘和侧脉之间发黄,后转褐;后期病情逐渐向上位叶扩展,横剖病茎维管束褐变。发病重的植株下部叶片全部干枯死亡,中位叶呈斑驳状,严重的花前即枯死,湿度大时叶两面或茎部均可出现白霉。

    发病传播

    病菌在土壤、病残体和种子中越冬。种子果皮带菌,胚和胚乳不带菌。病菌在土中可长期存活。播种后病菌从伤口或幼根直接侵入发病,潜育期一般为7天。病菌生长温度10~33℃,以23℃最适。重茬年限越长发病越重。低洼地、种植密度大易发病。

    防治方法

    (1)种植抗病品种如长岭大棵、Sunbred277等。

    (2)与禾本科作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

    (3)病残株应清除出田间烧毁。

    (4)药剂拌种用50%多菌灵或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量的0.5%拌种,也可用80%抗菌剂402乳油1000倍液浸泡种子30分钟,晾干后播种。还可用农抗120水剂50倍液,于播种前处理土壤,每667m2用对好的药液300L。

    (5)必要时用20%萎锈灵乳油400倍液灌根,每株灌对好的药液500ml。


    五、向日葵锈病

    向日葵锈病,是在向日葵种植期容易发生的真菌病害。危害的真菌向日葵柄锈菌,属于担子菌亚门。该病大流行时期,可以导致向日葵减产40%到80%。初期会出现少量孢子堆,破裂后会出现褐色粉末,末期散出黑色粉末,导致叶片枯死。可以通过喷洒农药等方式来对该病进行防治。

    病害症状

    是向日葵重要病害,大流行年份减产40%~80%。叶片、叶柄、茎秆、葵盘等部位染病后都可形成铁锈般状孢子堆。叶片染病,初在叶片背面出现褐色小疱是病菌夏孢子堆,表面破裂后散出褐色粉末,即病原菌的夏孢子,后病部生出许多黑褐色的小疱,即病菌冬孢子堆,散出黑色粉末,即冬孢子,发生严重的致叶片早期干枯。

    传播途径

    寒冷地区病菌以冬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翌年条件适宜时,冬孢子萌发产生担孢子侵入幼叶,形成性子器,后在病斑背面产生锈子器,器内锈孢子飞散传播,萌发后也从叶片侵入,形成夏孢子堆和夏孢子,夏孢子借气流传播,进行多次再侵染,接近收获时,在产生夏孢子堆的地方,形成冬孢子堆,又以冬孢子越冬。南方温暖地区病菌在多年生向日葵或菊芋上以菌丝越冬,越冬后繁殖进行再侵染。

    防治方法

    基本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如白葵杂1号、辽葵杂1号、沈葵1号;清除病株残体烧掉,并深翻土地。

    (2)加强前期管理,及时中耕,合理施用磷肥。

    (3)药剂拌种用25%羟锈宁可湿性粉剂100g干拌50kg种子,可减轻发病。


    药剂方法

    发病初期喷洒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50%萎锈灵乳油800倍液、50%硫磺悬浮剂300倍液、25%敌力脱乳油3000倍液、25%敌力脱乳油4000倍液加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加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用25%萎锈灵可湿性粉剂或20%萎锈灵乳油400-600倍液喷雾、30%固体石硫合剂150倍液、12.5%速保利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隔15天左右1次,防治1次或2次。


    六、向日葵缺硼


    病害症状

    向日葵是需硼较多的作物之一,对缺硼较为敏感。一般是幼叶以及生长点首先出现缺绿的症状,老叶片仍然为深绿色。叶片基部的生长点停止生长,出现灰色的坏死区域。叶片中央为灰黄色,叶片尖端为绿色。幼嫩的叶片脆性大,容易碎裂。严重缺硼时,幼苗会停止生长,年幼的以及较老的叶片出现块状的缺绿现象,形成水渍状区域,产生坏死。在生长点死亡之前会出现莲座丛现象。植株发育不良,茎短粗,叶片较小。植茎部以及植株顶部的叶柄处会出现灰色的坏死区域。严重的缺硼,会在开花前以及种子形成前引起植株死亡,花盘畸形与缺硼有关。

    发病条件

    缺硼,易发生在硼元素被过滤掉的沙性土壤,含游离的氧化钙的碱性土壤,有机质含量低的土壤。

    管理措施


    检测土壤中有效硼的含量,向土壤中施用硼砂、硼酸以及螯合硼微肥。一般在出苗后的5-6周、开花时以及症状一旦发生的时候,叶面喷施硼酸或者螯合硼微肥。土壤施用硼肥的方式可以使硼肥作用的有效期持续很多年。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