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城乡供需 > 致富项目 > 项目讨论 > 正文
    购物车
    0

    舌尖上的民勤:四季飘香的手工食醋

    李希斌     2018-04-25 20:57:26     浏览:4    回复:0    点赞:0
    发帖人:李希斌
    级 别
    贡献值
    免费发布 注册会员 点击查看电话号码

    醋在中国的饮食文化里占有重要的地位。说到醋我们通常会想到山西陈醋,镇江香醋,江南米醋等等,但我的家乡民勤自家酿造的醋在河西一带却很有名气,算得上十里飘香了。

    在民勤把酿造醋叫“拌醋”,其实它是一个系统工程,今天我就根据我的记忆和大家聊聊家乡民勤的醋,虽说只能说个皮毛,只是个只言片语,但不耽误我们一起回忆品味那酸酸耐寻的人生杂味。

    记忆中民勤的每家每户都会拌醋,或两年一次,或三年一次,陈醋吃得差不多了就会张罗着拌新醋。祖母会记心记到的在农历六月初六压曲子,我的理解这个曲子就是拌醋时用来发酵的引子。等到秋后入冬了,拌醋的大幕便拉开了,热炕,麦草,家里最大的竹筛子统统派上了用场。煮一锅青稞和麸子以及压好的曲子和在一起便是醋糟子的雏形,在竹筛子里翻来翻去的拌匀,盖好棉被,掌握好温度等待发酵,醋糟子就已经开始了它的成长历程。小时候非常喜欢跟着大人们的后面围观,很好奇,大人们在判断醋糟子发酵是不是到位了,会扣一点放在嘴里尝,看到孩子们那望眼欲穿的眼神,总会顺便往孩子们嘴里塞一些醋糟子,那穿心的酸又刺激又过瘾,大家含着酸爽浓香的醋糟子,一哄而散玩儿去了。

    醋糟子发酵成功了就进入压醋的步骤了。压醋就简单了,将发酵好的醋糟子移入陶瓷大缸里,一层一层的压瓷实,在这个过程中还是免不了孩子们的抢吃,大人们嘴上吵吵着轰孩子们走,但手上还是一个劲的往孩子们嘴里塞,或许用醋糟子当零食就把孩子们打发了,何乐而不为呢!把大缸压满了,就用干净的塑料布蒙上,用绳子扎紧,放在院子里晒着。我们这帮孩子们会隔三差五的趴在缸沿上看看,看那蒸腾上来的水珠,看那醋糟子表面一点一点被晒得黑油油的……


    最后一步便是搭醋了(关于“搭”字,我找不到更合适的字了,我想家乡的人应该都能明白,所以姑且这么用了)。民勤老家每家都有一个陶瓷坛子,靠近底部有一个眼儿,眼儿上插一根短管子,这就是搭醋的重要工具。把大缸的醋糟子挖一些放到带眼儿的坛子里,这个过程也是孩子们最后一次可以抢吃醋糟子的环节了,这时候的醋糟子可以说是最香的了,无论颜色还是味道都是一顶一的诱人。用甜水井里挑来的水倒入装有醋糟子的坛子里,下面用盆接住,这样循环几次,就把醋糟子里醋的成分洗涤到甜水里了,正宗的民勤醋就制造完成了。

    拌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可很不容易,也没有百分百成功的把握,所以大人们在拌醋的整个过程都很虔诚,会有许多讲究,比如在崭新的扫筯上栓红布条,会尽可能用新的至少是非常干净的用具等等。

    或许是因为大西北以面食为主的原因吧,醋是我们饭桌上必不可少的调味品了。民勤的醋又有一种独特的香味,让人食而难忘。我在东北家里每次做青辣子碱面,总觉得差点味,找来找去就是差在醋上,就如同一幅中药,药引子不对,功效全无。

    在民勤醋不仅仅是调味品,还有好多的用处。正月初三打醋炭就是醋的另一用途,大人端一铁勺,放一块烧红了的沙石头,在屋里屋外的各个角落边走边往烧红的石头上浇醋,孩子们跟在后面拿着扫把边走边摇动将冒出来的醋烟尽可能驱散开来,说是驱邪,实为消毒。小时候孩子们头上起头皮屑或者长虱子了,都会用醋洗头。甚至好斗的小伙子们打赌好胜,也会拿喝醋做赌注。

    拌醋现在几乎成了要失传的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了,快捷的生活方式使得年轻人早没有了担负起传承这门手艺的耐性,如今的孩子们也没有吃醋糟子的那种新奇和快乐了。我们这一代人和我们的先辈们大都会沉浸在拌醋过程中展现出了的那种喜悦和乐趣中。

    民勤的醋已经成了一种文化历史,一种挥之不去的烙印,一种思念的情怀!但愿诞生在古丝绸之路上的民勤醋能够搭乘“一带一路”的东风,再次名扬四海,飘香万里!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